精子库里面的女医生日常的一天
文章分类:同性生育 发布时间:2024-09-12 阅读: 217
生命的创造与诞生是一个神圣而又神秘的过程,大多数夫妻都因能自然生育而心怀喜悦,但仍有10%-15%的不育人群因诸多原因而陷入生育困境。为了治疗不育症、预防遗传病、帮患者保存生育力,人类精子库技术给男性不育患者带去了希望。在今天,辅助生殖技术已进入我国30余年,数万家庭通过该技术成功诞生了健康的婴儿。10月28号是男性健康日,本期《湘女郎》将带领各位网友走进我国第一个精子库——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人类精子库,了解生命背后的故事。
1981年,被称为"试管婴儿之母"的卢光琇教授在湖南长沙建立了人类精子库,这也是中国第一个人类精子库。它坐落在长沙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的四楼,与其他科室别无二致。
邢柳是精子库的一名女医生,参加工作近10年,她已经完全适应了这里的工作环境与节奏。面对捐精者与不育患者,她显得从容且自信。年轻的捐献者和部分保守的男患者在面对女医生时,会感到一些尴尬,不过邢柳总能在三言两语间将尴尬化解。“严肃且严谨的态度、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加上一点亲和力”是让人忽略性别不便最好的武器。
闺蜜的好奇,性别的“偏见”,仍是女性职业选择的囧境
八年前,邢柳从中南大学生殖与干细胞工程研究所生殖工程专业硕士毕业后,留在了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人类精子库工作。科室里的女科研技术人员不多,占不满科室的三分之一,特别是护理团队,除了护士长,其余都是清一色的男护士。
邢柳的日常工作包括精液质量的检测与冷冻保存,有时还需要与捐献者或患者沟通,对化验结果进行告知并进行指导。刚工作的那两年,她的年纪可能比捐精者还小,面对捐精者还要告知其精子浓度活动率情况,会有些不自觉的脸红,“我害羞,他们也害羞。”随着工作经验的累积,几年下来,邢柳已经能够坦然的面对。专注于病情,性别不便已经自然而然被忽略了。
刚到精子库上班时,邢柳也曾遇到过闺蜜的调侃,对于在人类精子库这样特殊的工作环境,邢柳把这些都归因于外界的好奇。“只要向公众解密了精子库的工作日常,就不会有各种误解了”,就像妇产科的男大夫、男护士也曾饱受质疑,纵有不便,但都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私密的空间,保护着排精者“羞羞的小秘密”
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的四楼就是人类精子库,里面有一扇神秘的大门,门口“非请勿进”的大字吸引了不少路人的侧目。大门背后的走廊两侧便是排精室了,这几间不足十平米的小屋内设施齐全,室内摆放着沙发、桌子、电视,安装有洗手池,各种消毒设备等。排精者每人发放一套排精用品之后进入私密的排精室自行手淫排精。小小的排精室还设有紧急呼救装置,如有身体不适,可以立刻呼救,走廊上的巡查人员看到警示灯亮起会立刻过来询问和帮助。
当排精者完成排精后,精液样本会被送入实验室,接下来便是邢柳的工作内容了。精液在37℃恒温水浴摇床中液化后,邢柳会将精液标本放在相差显微镜下检查,精液中精子浓度可以成千上亿,在显微镜下密密麻麻,每份精液样本通常要计数200个以上的精子,有时一看就是几个小时,可谓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检查完精子的浓度、活动率后,邢柳会通知合格的捐精者继续进行下一步其他相关检查,符合供精者筛查标准后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捐献者。
每个月,中信湘雅精子库大约会迎来500多名捐精者,经过初筛后,合格人数仅剩100多名。捐精者以大学生居多,也有公司白领,年龄层次多在20到35岁。在大多数捐精者的眼里,捐精和献血一样,都是献爱心的事情,不过后者光明正大,前者却有些“不可描述”。在我国精子捐献都是匿名的,所有捐精者的信息都会被严格保密。
除了捐精者,也有很多因为患病等原因可能影响生育能力的患者来到精子库保存精子。他们提前将自己的精液贮存起来,将来可以使用冷冻精液生育后代。邢柳接触过最小的患者是一名13岁的男孩,他被医生诊断为淋巴瘤,因为怕接下来的化疗会致使他不育,所以医生建议他的父母带他来保存精子。虽然男孩才13岁,不过精子质量还不错。这个消息给绝境中的男孩家庭带来了一丝宽慰。
在精子库上班,邢柳鲜少会直面生死离别,比起常年奋战在手术台前的外科医生,她的身上,少了一分沉重,多了几分学术气息。
外界传闻在精子库工作的女孩“愁嫁”?不存在的!
据了解,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人类精子库的女孩都不算“愁嫁”,均已婚或“名花有主”。“找对象要看人的性格,还有就是靠缘分。”邢柳并不认为职业能对婚姻起到多大影响。“我们精子库的女孩各个都很优秀,会愁嫁吗?”挑了挑眉,她爽朗的笑了。